記者:劉昱玲、陳綉琪、吳安琪、蕭子軒、張毓麟 聯合報導
畢查多的作品1(約半面牆)
來自尼加拉瓜的畢查多,從十四歲開始塗鴉,至今已經九年了。即使來到台灣,仍然持續他的創作之路。
畢查多一開始申請來台就讀銘傳大學,但銘傳大學並沒有設計繪畫相關課程,他無法選擇第一志願設計繪畫相關科系,只好選擇第二志願新聞系。由於興趣在於設計繪畫,所以讀完一年後便從銘傳轉到了有開設計繪畫課程的元智。現在就讀元智資訊傳播學系一年級數位媒體設計組。
興趣、環境影響 走上塗鴉之路
自從14歲時接觸到HIP-HOP(註)音樂後,從小就喜愛畫圖的他,便一發不可收拾地走上塗鴉之路。塗鴉在尼加拉瓜是一種青少年的活動,在年輕人的族群中盛行,年輕人覺得這是一種流行但大多數人並不精通於此,因為他們只是在「玩」塗鴉,而且過了少年時期的人就會覺得那不再是他們的年紀該去做的事了。
畢查多在來台前就認識一些從加拿大來台灣在像芝麻街或何嘉仁英語…等英語安親班從事老師工作的同好,他們互通e-mail,來台灣後這些外國籍的朋友們便會帶他到台北許多河堤旁例如:圓
畢查多的作品2(整面牆) 山、士林、天母…等地創作。但
畢查多則是因為與興趣結合,所以至今仍持續塗鴉創作。
畢查多說,「台灣有自己的風格,不管是在台中或桃園,你可以很輕易的辨識出來。台灣會 把各種風格都混合在一起,像是美國、加拿大、歐洲等地的風格全部加在一起,此外,台灣的塗鴉歷史還不長,所以也無法很確切的去定義。」那麼尼加拉瓜的風格如何
台灣風格 呢?「因為買那些顏料需要錢,如
果要很多顏色讓畫面看起來很漂亮的話,我們比較負擔不起。因此多是簡單的色彩、大色塊,不複雜,還有使用許多線條。因此必須要有高超的技巧才能將簡單的顏色充分地發揮。」,畢查多說。
尼加拉瓜風格
關於畫作的內容與意義,畢查多說「在尼加拉瓜,我們通常會表達對政府的不滿,或是日常生活、周遭的議題像是貧窮、犯罪等等,我們對這些有比較深刻的感受,並藉此發聲,畫出我們的想法。在台灣並沒有什麼特定的意義,因為我不熟悉台灣,除了有時候接近節慶,我會創作有關節慶的主題,所以在台灣平常都是注重風格跟技巧。」
畢查多表示有時在一些地方,看到創作完成的畫作,但是你無法看到它的創作過程,因為在台灣合法的地方不多,所以必須要偷偷地創作,台灣的政府不太推行這個活動;在尼加拉瓜,政府多有提供專屬塗鴉的地方。他們大多時候都是晚上創作,如果是大型的創作他們會呼朋引伴地塗鴉,視情況而定,8人~10人都有可能;如果是小型的圖創作,就只有2~3個人而已。
畢查多和朋友合力完成的作品(大型創作)
對於塗鴉 自有一套想法
對於關於塗鴉的想法,畢查多說:「我認為塗鴉是藝術的其中一種形式,但又不太屬於任何種類的藝術。塗鴉是強而有力且具叛逆性的。有些人們把塗鴉當成一種流行,所以他們只畫了一、兩年就不再繼續了。他們不是真正在追求藝術,有時候他們只是寫些字在牆上,更沒有使用美妙的設計也沒有任何的風格。」畢查多對塗鴉有一套自己的想法,不同於那些追逐流行的人們,他追求的是藝術,希望能創造自我風格。
【註:HIP-HOP有四個要素,霹靂舞(Break dance)、繞舌(Rapping)、音樂(DJ)與塗鴉(Graffiti)】
0 意見:
張貼留言